由人大代表推动打造的从化区首个五层机械立式停车场——城郊北星停车场,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停车场为五层现代化设计,规划146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城郊街北星社区周边及城区西街一带停车位紧缺、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停车场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带来约70万元的稳定收益,实现为群众带来便利和集体经济增长的“双赢”目标。
从化区城郊街道北星停车场落成投入使用。
人大代表聚焦停车难题 助力北星社区解困
位于从化区城郊街道的北星社区长期以来深受车辆乱停乱放问题的困扰。社区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科学的停车规划,小区内的停车资源极为紧张。在小区的出入口、内部巷道,甚至居民楼道等区域,车辆随意停放的现象屡见不鲜。
北星社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2022年以来,周边居民多次向从化区城郊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反映情况,希望在北星社区或周边建设停车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2022年4月,从化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城郊街道工委主任易志航和区人大代表温冠洲、梁伟东在收到群众诉求后,迅速行动起来,多次前往北星社区展开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代表们仔细观察不同时段车辆的停放状况,分析出停车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与居民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停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对停车场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消除部分居民对建设停车场的疑虑,温冠洲连续两周每晚入户走访,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居民心结,最终赢得全部居民的支持。“既要解决问题,更要把好事办好。”温冠洲说。
在对各方诉求进行系统梳理和综合分析后,2024年3月,易志航、温冠洲、梁伟东提出了在北星社区原有简易停车场(前身为北星锯木厂)修建停车场的建议,并推动将其纳入2024年度城郊街道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从化区人大常委会以及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该代表建议,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与代表们前往北星社区原旧停车场地块进行勘察。经过多轮方案论证,并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以及辐射范围等因素,最终选定在该地块上修建停车场。
2024年3月至5月期间,短短3个月时间里,专项工作小组高效完成了项目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并推动施工方于2024年6月提前进场施工。
人大代表多次到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
“代表直通车” 快速响应 民生实事加速办理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力设施影响,施工无法顺利进行。2024年8月,北星社区居民向城郊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反映,由于涉及电力迁改问题,自工程启动以来,施工多次被迫中断。
接到群众诉求后,易志航立即启动“代表直通车” 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组织供电、供水、住建等职能部门奔赴现场勘察。经调查发现,由于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电力迁改难度较大。易志航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一方面督促供电部门优化迁改方案,另一方面协调施工单位调整作业时序,创新采用“分段施工+临时供电”的模式。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5天便完成电力迁改任务,并同步推进基础开挖回填、机械车位设备安装等工序,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2025年1月,停车场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在项目推进的关键时刻,又遇到了难题——规划中的入口道路较为狭窄,且部分群众在出入口存在占道行为,导致停车场出入口宽度不足,严重影响车辆正常进出。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易志航和温冠洲主动靠前协调,深入社区走访,通过与群众沟通,解决了车辆出入不便的问题。
2025年3月,停车场项目顺利完工。整个项目在7个月内建成投用,较常规工期缩短40%。项目通过验收后,整体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及维护。借助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停车场实现车辆的快速存取,大大提高了停车效率。
城郊北星停车场主体为五层现代化设计,规划146个停车位,含普通车位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满足不同人群停车需求。同时,停车场配备先进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自动识别设备、车位引导系统、电子缴费系统,实现车辆快速进出、精准寻位及便捷缴费。
据估算,该停车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70万元的稳定收益,既缓解了片区停车难问题,又保障了村集体收益稳中增长,进一步激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集体经济效益提升,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王雪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