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土里开花土里谢,不怕天光打到夜”,说的是哪种植物?

2025-04-09 09:43:00

在广袤的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土里开花土里谢,不怕天光打到夜” 。这句话听起来颇为奇特,它描述的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很是特别,花朵在土里绽放,又在土里凋零 。而且,这句俗语还带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有了这种植物,就不必惧怕别人从早到晚的打骂,因为它对跌打损伤有着神奇的疗效 。当然,这种夸张更多是为了突出该植物的药用价值 。那么,这里所说的植物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杜衡 。

杜衡之名:从植物到人名的奇妙流转

当听到 “杜衡” 这个名字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怎么听起来像个人名呢?它怎么会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呢?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杜衡这个名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

早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 这段话描述的是在汉水地区,生长着一种外形类似葵类的植物,它散发着蘼芜草般的香气,名字叫做杜衡 。据说,将杜衡佩戴在马身上,能让马跑得更快;人食用它,则可以治愈肿瘤 。也有人对 “走马” 有不同的理解,认为它指的是 “人之将死”,如此一来,杜衡草便被视作能让人还魂的 “不死草” 。正因如此,古人也把杜衡草称为 “仙草” 。

杜衡作为一味传统草药,有着诸多功效 。它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润肺止咳,还能驱虫 。在民间,常被用于辅助治疗头晕、头痛、牙痛、跌打损伤、胃痛、痧气腹痛等症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杜衡列为中品,并记载 “取自然汁,可伏硫、砒,制汞。风寒咳逆,做浴汤,香人衣体。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项间瘿瘤之疾。下气杀虫 。” 而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也有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的记载,这表明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开始使用杜衡了 。

正因为杜衡这个名字既有深意又显雅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取名时参考《山海经》《楚辞》等古籍,叫杜衡的人名逐渐多了起来,这才导致人们产生了杜衡更像人名的错觉 。

杜衡的真实模样与特性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朋友还是对杜衡这种植物没有清晰的概念 。但要是提起它的俗名,或许大家就会觉得熟悉了 。杜衡俗称土细辛、南细辛、土卤、土杏、马蹄香、杜细辛、钹儿草、泥里花、土里开花等 。不知道在你的家乡,人们是如何称呼它的呢 ?

杜衡在过去的农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杂草 。它属于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衡偏爱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比如沟边,那潺潺流水旁的湿润环境,就像为它量身定制的家园;墙角,在那被阳光遗忘的角落,也能发现它的身影;还有密林阴处,茂密的树林遮挡住强烈的阳光,地面湿润且温度适宜,正是杜衡喜欢的栖息之所 。

杜衡植株十分矮小,它的根状茎很短,呈现丛生状态,质地稍显肉质 。它的叶片形状独特,呈阔心形至倒卵形,远远望去,恰似蛇头一般 。叶片的正面是深绿色,就像被大自然用浓郁的颜料精心涂抹过,而背面则是浅绿色 。它的花柱离生,果实十分细小,颜色为黑褐色 。

杜衡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它通常在早春时节开花 。但奇特的是,它的花朵开在土里,所以很难被人们发现 。也正因为如此,它被民间赋予了 “早春的隐士” 的称号 。想象一下,在万物复苏的早春,当其他花朵都在枝头争奇斗艳时,杜衡却在土里默默绽放,不与百花争艳,是不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

杜衡的分布与现状

杜衡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多个地区,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福建以及两广等地 。在这些地方的适宜环境中,都有可能发现杜衡的踪迹 。

在过去,农村的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杜衡也在其中自由生长 。然而,由于杜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引来了不少人的挖掘 。人们为了获取它的药用功效,大量采挖杜衡,使得其数量急剧减少 。同时,除草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也给杜衡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那些喷洒在田间地头的农药,在消灭杂草的同时,也无情地伤害了杜衡 。

如今,野生杜衡已经变得十分少见 。为了保护这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2013 年,杜衡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 。截至现在,对它的保护已经持续了 10 年之久 。所以,如果大家在野外偶然遇到杜衡,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随意挖掘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资源,为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