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陆天然
善思录:(陆天然/文)
最近这商业圈可是炸开了锅,李嘉诚和贝莱德搞的一桩大买卖,硬是干不下去了,咋回事呢?咱得好好唠唠。
本来呢,大家以为李嘉诚这卖港相关事件被批一顿也就过去了,谁能想到,直接被画上了一条碰都不能碰的红线。长和集团和贝莱德搞了个涉及 37 个港口的跨国大交易,这下可好,直接在国家安全和市场垄断这两条红线上撞得头破血流,陷入了僵局。
就说交易清单里的印尼丹戎不碌港吧,这港口可太重要了,中国 12%的镍矿运输都得靠它。这镍矿可是咱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好比盖房子的钢筋,缺了它可不行。现在这港口控股权要转移,那监管部门能不着急吗?马上就紧急介入了。而且香港证监会也行动起来了,开始审查跨境资金流向。这可是《国安法》实施以后,头一回用在这么大的商业交易上,可见这事不简单。
和以前高通收购恩智浦那些事儿可不一样,这次交易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战略资产的流向。您瞧瞧贝莱德董事会里,有两个美国前国防顾问。这可让人不得不担心啊,万一物流数据泄露了咋办?港口运输数据就像一个国家的物流地图,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咱中国的《反垄断法》那可是明明白白规定了,境外并购要是影响到国内市场,监管部门绝对有权追溯审查。您再看看这数据,交易涉及的港口每年处理中国货物价值超过 4000 亿元呢,这么大的规模,监管部门能不管吗?
从全球供应链这个大视角看,长和系现在的困境,就像是商业和地缘政治撞到了一起。虽说长和在香港的业务占比已经降到 8%了,可全球 62%的航运客户都和中国供应链绑得死死的。这就好比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这交易不管不顾强行推进,中资企业很可能一哄而上,全都转向招商局这些本土港口运营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长和的年营业额恐怕得缩水 15%以上。就好比一个人突然少了一条胳膊,那行动得多不方便啊,长和要是营业额大幅缩水,日子肯定不好过。
再从法律层面说说,香港《国安法》第 29 条把“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安”的界限划得明明白白。而这次交易文件里,居然还有涉及美军物资运输的条款,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吗?这就好比在雷区里乱走,随时可能引爆危险,搞不好就得承担法律后果。
反垄断机构也没闲着,盯上了科隆港的定价权转移。这科隆港控制着中美洲 40%的对华香蕉出口呢,香蕉可是咱老百姓平常爱吃的水果,这议价权要是换了主人,香蕉价格说不定就像坐火箭一样往上涨,咱老百姓买香蕉就得花更多钱,这民生成本不就被推高了嘛。
其实啊,这种商业和各种因素纠缠不清的事儿,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就好比咱小区门口有个超市,一直生意不错。后来来了个大老板要收购,大家一开始还挺高兴,觉得可能会有更多优惠。结果发现这大老板背后有些不地道的关系,收购以后可能会控制商品价格,还可能利用小区居民的消费数据干些不好的事儿。这时候,小区居民肯定不答应啊,就得有人出来管管。这商业交易也是一样,涉及到国家利益、老百姓的生活,可不能由着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所以说啊,李嘉诚和贝莱德这桩买卖,现在是困难重重。这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商业活动可得守规矩,不能光想着赚钱,把国家利益和市场规则都抛到脑后。不然啊,就像长和系现在这样,陷入困境,后悔都来不及喽。咱们就接着看这事儿后续会怎么发展吧,反正有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在,肯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咱老百姓就瞧好吧,那些想钻空子的,终究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和市场的考验。以后啊,商业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规范,大家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作者简介: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