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松涛
在清丰县固城镇的一个宁静小村落里,有一处特别的所在——幸福大食堂。这里不仅是老人们解决一日三餐的助餐点,更是乡镇探索农村养老问题的生动实践场,承载着温暖与希望。
走进助餐点,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35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享用着可口的饭菜。其中,89岁的刘秀珠老人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初到大食堂时,她行动不便,需要家人接送搀扶,可在大食堂就餐一段时间后,一切都有了显著改变。得益于这里应时的用餐安排和合理的营养搭配,刘秀珠老人如今气色红润,身体状况良好,每天都能自己拄着拐杖来到大食堂用餐。这一变化不仅让老人自身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更大大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刘秀珠老人的子女和其他就餐老人的子女一样,对大食堂的运营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认可。他们纷纷向村委表达感激之情,有的子女主动捐献出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自家养殖的鸡鸭肉和鸡蛋,为大食堂增添食材;有的子女还会在闲暇时来到大食堂帮忙下厨,用实际行动助力助餐点的运转。
而在这35位老人中,还有13位积极参与劳动的老人,7男6女,他们平均年龄78岁,其中80岁以上的有7人,70岁以上的有6人。81岁的老党员张彦军作为带头人,带领着大家将村庄周边1000多米农业生产路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协助承包本村高标准农田的企业清理路边杂草,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充实了大食堂的资金。此外,他们还自行开荒了三块荒地,种上了时令蔬菜。未来,助餐点还计划圈出林下空地养殖鸡鸭鹅,产出优先供应助餐点,并且采用积分制激励老人参与劳动,让老人们在发挥余热的同时,也能收获鼓励与满足。
大食堂的运营离不开众人的努力,其中74岁的厨师刘香林功不可没。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退伍军人,他怀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义务为老年助餐点做饭,精心烹制每一顿饭菜,只为让老人们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在大食堂资金的持续运转方面,目前主要依靠镇里以奖代补的5万元到村账户、村民们的爱心捐款、乡贤们的慷慨解囊、村里开荒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收益,以及村集体经济的兜底支持。多方力量汇聚,为大食堂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清丰县固城镇的这个老年助餐点,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养老的新路径。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还通过劳动激励、子女参与等方式,营造出了浓厚的乡村温情氛围,让老年人在晚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社会的关爱。相信在这样的积极探索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清丰县固城镇的农村养老事业将不断进步,为更多老年人打造幸福的晚年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审核:张松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