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肿瘤防治,赢在整合”。4月11日—13日,2025中国抗癌协会西南整合肿瘤学大会在重庆举行。数百名肿瘤专家带来肿瘤诊疗策略与研究成果,共同探讨西南肿瘤防控“方案”,并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系统梳理2024年度我国肿瘤学研究进展。
本次大会以“局部精准施策,整体和谐共治”为主题,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协会共同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承办,共设立1个主会场,以及整合西南肿瘤防控大会、整合肿瘤放射治疗大会、西南产学研大会等50个分会场。通过学术报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动肿瘤学科的多元整合与协同发展。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指出,中国抗癌协会长期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今年,协会将在中国西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七大区域,携手各区域的省市抗癌协会和学科委员会,把原本一年一度的整合肿瘤学大会,变成持续一年的各区域大会加年终的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现场发布《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24)》。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宇教授等10位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先后带来《头颈恶性肿瘤的整合放疗》《局部进展期甲状腺癌的整合治疗》等精彩分享,围绕“整合”理念展开深入探讨。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癌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如何实现早诊早治?
在西南产学研大会分会场举办的科创大赛,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享的“甲基化与基因突变联合检测的肺癌无创早筛技术”项目有望使肺癌预警提前3年到5年。
项目核心成员赵毅博士介绍,肺癌治疗手段、效果预后与负担费用与发现时间(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目前,临床上推荐低剂量CT扫描检测,但它有个致命弱点——只有当癌细胞聚集成肉眼可见的团块时才能被发现。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标志物,通过液态活检技术,可检测血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体液样本中的甲基化指标,更早发现细胞癌变或实现肿瘤风险预警。此外,联合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它还可以辅助指导诊疗或用药方案决策,治疗效果或预后评估。
目前,产品已基本完成基础研发,处于转化研究阶段,将按计划推进产品的初试样品制备、中试检验检测、商业及市场验证等,逐步开发相关靶点的检测试剂盒,推出相关配套及系列产品。“有望3年到5年面向广大市民。”赵毅博士说。
西南产学研大会分会场围绕肿瘤预测与预防、早筛早诊、个性化治疗等主题,聚焦分子检测、医疗器械及药物研发等关键领域,搭建“产学研医资政”一体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会议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会场还有来自科研一线、知识产权、企业代表等专家分享成果转化的经验与心得,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桥梁,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进程。“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要推动肿瘤防治领域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双向奔赴’。”
在西南肿瘤防控大会分会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专著正式发布,该书将指导医护人员科学、系统为公众开展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助力推动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规范共识形成。该分会场同时还有来自重庆、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的专家分享了区域肿瘤防控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肿瘤防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13日,大会还将举办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发布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开展健康跑、百名专家大型义诊、科普互动体验等科普嘉年华活动,数十位大咖专家线上带来系列科普讲座,为民众带来一场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