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桃矿街道:党建引领“群英断是非”,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4-16 19:48:00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袁硕望 通讯员 张磊 张胜 李璇

从“资源枯竭型矿区”到“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临湘市桃矿街道以“三长制”为基础、新业态群体为纽带、智慧平台为支撑,历经转型阵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升级、资源整合和科技赋能,“红色动能驱动、多元主体协同、民生服务暖心”、以“群英断是非”工作法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一套机制抓到底,一个平台管到底,一条渠道抓到底,一张网络连到底。曾经因企业破产遗留的房屋破旧、矛盾丛生等难题,如今在“群英”合力下渐次破解,谱写出党群共治的和谐乐章,为破产矿区转型社区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参与社会工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党建引领筑根基:从“矛盾窝”到“主心骨”的转变

桃矿街道曾因资源枯竭陷入发展困境,2004年成立办事处时,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面对挑战,街道党工委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构建“社区党组织主导+群众自治”的矛盾调处新平台。通过深化党建“三长制”,吸纳“五老”人员、乡贤、法律明白人等组建“群英库”,300余名“群英”化身片长、组长、邻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每周三“民情走访日”,“群英”主动上门收集诉求,让民生难题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回应,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日益凸显。

三大平台聚智慧:群众事交群众议,群众难靠群众解

在桃矿街道,“群英”既是矛盾调解员,也是政策宣传员、法治指导员。街道搭建三大平台激活“群英”效能:

宣传教育平台:通过楼栋微宣讲、企业普法、校园讲座等形式,两年内开展普法活动20场次,覆盖8000余人次,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矛盾调处平台:依托街道综治中心,“群英”用乡音土语、情理法融合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将95%的矛盾吸附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培训提升平台:定期组织专家授课、案例研讨,按调解成效评定“五星群英”,激发“群英”干事热情,打造了一支“懂政策、会调解、善沟通”的基层治理生力军。

精准服务暖民心: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解忧”的升级

“群英断是非”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桃矿,重大民生决策如避险搬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必先经“群英”调研评估,确保政策接地气、合民意。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群英”提供低保年审代办、养老认证上门等“暖心服务”,累计代办事项2000余件。如本辖区涉及1285人特殊工种按年龄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的问题,经过“群英”开展工作,得到了妥善地解决。

夜晚的街头,“群英”巡逻队守护着校园与街巷;网格里,他们化身“多员合一”的治理尖兵,让居民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网格联动促共治: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街道将“群英断是非”融入网格化管理,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普法宣传、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依托“夕阳红格长自治协会”,干部下沉网格担任“群英”,在环境整治、禁拆治违、文明创建等一线亮身份、办实事,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基层治理工作走上了“快车道”,信访率、发案率、诉讼率不断下降,居民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效果达到了“三个更加”,基层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在辖区“群英”的努力下,辖区民事诉讼案件仅8件,为我市14个镇(街)中最少,2023、2024年共161件调解案件全部调解成功,无一起矛盾纠纷转化成民事、刑事案件,无一起上交或形成新的信访。(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街道信访量下降40%,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35%,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成效显著:老矿区焕发治理新活力

如今的桃矿街道,“群英”身影活跃在每个角落,党群干群关系亲如一家。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湖南省法治建设示范街道”等国家级、省级荣誉10余项,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样本。“群众的事,群众最有发言权。”桃矿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成英表示,将持续完善“群英断是非”工作法,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为老矿区续写幸福新篇章。

从“资源枯竭”到“治理赋能”,桃矿街道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的群众自治,正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当“群英”力量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湘北大地徐徐展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