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权威专家来韶关南雄科考:将打造世界级陆相地层标杆

2025-04-08 16:45:00

连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权威专家到南雄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科学考察,实地探究南雄地区恐龙蛋和脊椎动物化石的特异埋藏条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界线的地层划分等重大科学问题。

野外科学考察

此次科考汇集了国内恐龙蛋化石、古哺乳动物、地层研究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科考期间,专家组深入油山镇的杨梅坑——大塘剖面,开展剖面调查、取样、测量等综合科考工作。

据了解,位于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K/Pg界线剖面)是我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划分的标准剖面,研究程度较高,是全球研究恐龙灭绝大实践的绝佳地点,备受地质学家的重视。

“我们首先是要把这里的一些剖面要做清理,因为很多年过去剖面上都长了很多植被,想再找到标本,可能就相对很困难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蜀康介绍,“因为这里有个很好的事件,就是恐龙灭绝是在南雄这里出现的,而且别处都是没有办法说这个故事,这就是南雄独一无二的一张名片,我们就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包括清理这些工作,让大家理解南雄这些恐龙、恐龙蛋,以及这些哺乳动物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

已经8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二级研究员叶捷老师,曾经在南雄开展过十多次的科考活动。今年带领中国科学院团队,再次踏上南雄这片红土地,实地开展古生物和地层研究。他认为,南雄坐拥省内乃至国内稀有的恐龙古生物化石群等自然遗迹资源条件,要保护利用好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到南雄来过一次,那时候因为德国人慕南雄之名,南雄的地层有一段从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地层,其中可能有界线,所以他们就到这来了,这次我们到这的目的主要验证当年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界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叶捷说道:“在中国,从中生代到新生代这一段有岩石、有化石记录的这些地层也就是南雄这个地点了,这是我所知目前唯一一条可以帮助我们提供研究的、非常优秀的地点。我们把剖面清理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力量进行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另一方面我们科研的这些成果应该尽快地转化为科普,向大众普及。”

据悉,南雄市是著名的“中国恐龙之乡”,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南雄恐龙化石及地层界线地质遗迹具有极其典型意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和研学科普价值,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是地质遗迹中独一无二的稀世之宝,是不可多得和再生的自然遗产。下一步,南雄将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平台、人才和科研优势,为南雄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把脉会诊、传经送宝,与南雄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南雄转化落地。

“无论是从地质学的意义上,还是从我们以后将来,我们都觉得南雄是很重要的地点,因为在我们国家别的地方都是没有的,而且这一条界线,国际上也是非常关注这个地点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介绍,他们也希望借此机会,重新让大家来认识这个地方,然后挖掘它的科研意义,给孩子们进行科普教育,同时也提升南雄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或者是认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带动旅游,都是很好的一个契机。

“像我们这边已经有了相当于是在全世界中生代到新生代交界都很重要的一个剖面,然后我们南雄拥有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其实是很好的科普材料,也是会吸引很多对古生物感兴趣的人的目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裴睿介绍,有了这个框架,把古生物的研究再进一步继续下去,还是有很多值得去宣传、吸引大家的亮点。

文、图|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李思番 高方悦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