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保护治理,让母亲河生生不息

2025-04-14 04:39:00

【光明论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4月1日至7月31日,黄河山西段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让母亲河进一步休养生息。

近年来,我国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强化黄河禁渔执法监管,维护黄河禁渔秩序,切实保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黄河流域孕育了许多特有的水生生物物种,其生态系统复杂多变,水域生态系统整体也较为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这意味着黄河流域在生态系统和资源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实行黄河禁渔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水生生物资源的亲体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等关键生命阶段实行黄河禁渔保护,能够大幅降低人类在黄河流域的捕捞和利用强度,让资源得到数量补充,推动黄河水产种质资源恢复性增加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另一方面,禁渔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相对平稳的生长和繁殖环境,促进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恢复,从而减少富营养化现象,进一步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促进了整个黄河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由此,黄河禁渔保护不仅顺应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发展趋势,还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水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国积极落实禁渔政策,让母亲河休养生息。比如,宁夏全方位营造“河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维护了禁渔秩序的稳定,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大鼻吻鮈、厚唇裸重唇鱼、拟鲇高原鳅等一度较为罕见的鱼类,如今再次出现在黄河宁夏段。陕西加快增殖放流平台建设,规范增殖放流活动,2019年以来向境内黄河干流陕西段及其相关一级支流投放各类鱼苗等水生动物2500余万尾,建设增殖放流平台51个。山东沿黄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切实扛牢责任,深化部门协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坚持水陆并举,严格非法捕捞、销售等全链条监管,严打涉渔“三无”船舶、“绝户网”“电毒炸”等严重违法行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也为全面强化执法保障、确保禁渔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了动能。无人机在黄河上空巡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传输水域情况,能够让执法部门更加精准地掌握黄河水域的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监测—管理—智能预警—监督—取证—执法—数据分析”全流程管理平台的建立和使用,能够提升渔政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水平,有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随着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黄河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期待,黄河流域鱼类资源越发丰富,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母亲河永葆活力、生生不息。

(作者:王禹欣)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