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近年来,类似网络名词、自嘲梗层出不穷,并且获得广泛共情。而此类“吐槽”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择偶观。
这些词汇是怎么出现的?它们为何能在互联网蔓延?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提示?以“丧偶式育儿”为例,我们来进行观察。
一
当今社会,我们见多听多了这样的“事故”:“粗心爸爸送娃送错学校”“爸爸不知孩子读几年级”……
调查数据表明,这不是笑话。一项有关“孩子上学谁接送”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儿童的接送任务由母亲及祖父母承担,另外有12%的儿童由其他人接送,父亲作为主要接送人的比例仅占7%。
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蓝皮书》显示,0—14岁儿童日间的照管情况,近半数的儿童是由母亲照管,祖父母承担了照管任务的29%,两者相加比例超过七成。另外有24%的儿童由除父母及祖父母之外的人照管,而仅有4%的儿童白天主要照管人为父亲。
“丧偶式育儿”字表意思指父亲或母亲在孩子教育中严重缺席,然而现实中却直指父亲缺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能有人要说了,我国古代也是由母亲主要负责教养孩子并开展启蒙教育的呀,“孟母三迁”“陶母责子”“画荻教子”“岳母刺字”都是讲的母亲教育,为什么那时候人们不觉得是“丧偶式育儿”?
诚然,从古至今中国家庭的教养责任都由母亲承担,然而与古代不同的是,如今中国家庭的总体分工已经变了。
过去,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的主要职责是“相夫教子”,父亲在外赚钱养家;今天,女性同样参与社会生产,上班赚钱,同时又主要承担着家庭照料责任。如果说女性过去是顶起家庭中的“半边天”,如今已是顶起“大半边天”。
在外,有工作压力、发展压力;回家,有家务压力、家庭教育压力,可能还有“相夫”的压力。“当妈”“保姆”“丧偶”“守寡”看似女性的自嘲,其实是她们在重重压力之下发出的呐喊。
压力来自于客观现实,也来自于尚未完全转变的思想观念。很多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潜意识中仍抱有“照顾孩子是妈妈的活儿”的观念,所以母亲“自觉地”冲在照料的第一线,父亲习惯了“找你妈妈去”,而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则学会了在渴了饿了摔了委屈了时第一时间叫“妈妈”。
图源|网络
二
中国的传统家庭分工中,虽然母亲主要承担了教养责任,但并未否认父亲的责任和功能。“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庭教育标准,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而今天的父亲们,面对母亲“丧偶式育儿”的呐喊,也并非无动于衷。许多父亲其实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参与亲子互动,陪伴孩子成长,只是在“996”“大小周”等高强度社会劳动背景下,多少有些力不从心。而且,社会普遍认为父亲理应主要承担赚钱养家的职能,所以多数父亲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工作中,希望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又间接导致他们更加缺乏照料技能。
综合来看,“丧偶式育儿”不仅是女性的无奈,也是男性的损失,更是家庭生活的痛点,是当下和未来婚姻家庭关系的重大隐患。
“丧偶式育儿”的最大受害者是孩子。心理学认为,孩子性别认同与行为模仿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父亲角色干预。儿童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爱,当这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特别是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种种问题,往往会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形成内向、孤僻、不善交流的性格特点。
对家庭来说,“不对等”的付出是矛盾的导火索。“丧偶式育儿”模式下,母亲往往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和情绪价值,如果再难以从父亲那里得到预期精神慰藉,长此以往,家庭中的“火药味儿”就会越来越浓,以至被引爆。
从社会角度来说,“丧偶式育儿”带来的影响已经展现,年轻人“恐婚”“恐育”现象不断蔓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新生儿人数和出生率两项数据均为近5年来最低。而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我国结婚登记数自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直到2023年才略有回升。虽然影响年轻人结婚、生育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不能否认,“丧偶式育儿”模式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三
“丧偶式育儿”,“丧偶”是吐槽、是抱怨,背后是女性对另一半参与家庭照料的期盼。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要认识到育儿是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不能在家做“甩手掌柜”。无论是洗衣做饭拖地等寻常家务,还是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学习运动,都是需要付出巨大时间和精力的事儿,不能对这些视而不见。即使开始不擅长,也要主动地去学习、去参与、去担负。更何况,“父亲的出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孩子的培养是有特别的力量的”。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天然需要更多情绪价值。所以,男性在家庭中尤要学会关注关心妻子。如果你能关注到妻子的情绪和心理,给予理解和关爱,那么即使你家务能力不咋地,也能给妻子以力量和信心。
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要学会正面、直接地提要求,引导父亲角色归位,并帮助丈夫成为带娃的一把好手。可以适当地给丈夫一定的发挥空间,并允许他们偶尔犯一点小错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一看他们做不好就把活儿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多数男性天然地没有女性那般心灵手巧、善于照料,需要一步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肯定鼓励而非指责和挫败感。给他们一定空间和时间,相信他们会有所成长。
父亲的意义,远远不止赚钱养家这么简单。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也不是“各司其职”就可以,一家人相互理解支持、打好配合,也很关键。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