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魏现芳 秦建瓴 济南报道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做客大众网·海报新闻演播室
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之际,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大众网·海报新闻共同推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主题访谈节目。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做客大众网·海报新闻演播室,就专利预审服务、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以及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祁新宇
近年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专利预审领域表现突出,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祁新宇表示,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省保护中心)严格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坚持服务“高水平创新主体”提交的“高质量专利申请”的双高服务导向,坚持“应收尽收”,以“专利预审质量提升年”为主线,以便利化改革为抓手,推出“外部管理+内部挖潜+优化服务”组合拳,着力推动专利预审“提质稳量增效”的工作目标,预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专利预审提速增效 助力创新成果转化
2024年,省保护中心累计接收专利预审申请20374件,预审合格13229件,其中发明专利预审合格量在全国65家保护中心中位居前列。通过优化专利快速预审工作机制,平均预审周期已压缩至2.13个工作日,远低于国家局7个工作日的规定。同时,省保护中心还开通了高层次人才专利预审服务直通车,为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创新人才团队提供便捷、高效的专利预审服务。
此外,省保护中心还开展专利预审直报试点、完善预审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山东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实施办法》,新设10个县级专利预审直报试点,开展调研帮扶活动11次,助力试点地方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1220件,同比增长68.3%。2024年11月18日制定发布《专利预审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对申请主体加强了非正常申请、产业领域、研发实力、专利质量、知识产权领域信用风险等方面的审核。开展专利快速预审便利化改革。推动减材料、减时限、优环节“两减一优”,最大限度便利企业开展预审业务。
构建协同保护网络 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是构建现代创新生态的核心机制,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往往具有危害大、影响广的特点。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祁新宇表示,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产权全链条的核心环节,决定了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省保护中心多措并举,构建协同保护机制。
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2024年1月,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案件91件。去年3月,受青岛中院委托调解的5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66%,调解金额共计16.1万元,最短调解周期5天,入选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典型案例”。
建成立体化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体系。中心分别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济南机场海关、济南仲裁委等部门签署框架协议,开展联合行动,全面构建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纠纷调解、商事仲裁、维权援助等协作配合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设立307个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快速维权工作站和快速维权站,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人才专家库,技术、法律等领域422位人才专家入库,涉及医药、机械、信息、新能源、海洋等领域,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供智力支撑。
探索建立“3+2”五级联动协同保护机制。在青州市设立首个“省-市-县-街道-园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五级联动工作试点,聚焦园区一线,提供专利预审指导、维权援助、行政裁决等技术服务。自首个试点设立以来,我们又相继在威海荣成和聊城冠县设立两个五级联动试点,不断扩大试点成效范围。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为17件行政裁决案件出具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利用巡回审理庭开展口头审理2次,为152件案件提供维权援助服务,为24家创新主体提供海外维权咨询服务。该举措被国知局认定为全国首创并加以推广。
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2023年11月,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香港维权工作站在香港华鲁集团揭牌成立,省领导亲自为维权工作站揭牌,进一步畅通了山东驻港企业境外知识产权维权通道。为潍柴雷沃商标被海外抢注、山东巨明机械展会侵权等涉外纠纷提供维权援助和调解服务。支撑涉外行政裁决,为日本富士胶片、日本武田药品、美国默沙东等12起专利侵权纠纷出具侵权判定意见。今年2月,针对美国专利商标局批量撤销中国商标事件,迅速启动风险预警机制。依托专业检索软件,联动海外维权专业机构,制定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应对海外侵权纠纷。
建立全方位的维权援助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处理各类维权援助案件201件。开展跨地区协同保护,对口帮扶西藏日喀则市知识产权工作,设立维权援助工作站,为19起“中国石油”系列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件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数字创意产业、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维权援助专项活动,“点对点”为5家重点企业开展维权援助。为2024中国(威海)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提供驻场维权服务。
激活知识产权成果运用 服务数字经济新赛道
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和服务是连接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促进知识产权转化,省保护中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成果的运用,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
深化产业创新专利导航服务。聚焦国内唯一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商业航天海上卫星发射项目,开展专利导航,为火箭牵制缓释、发射船扶稳减摇等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服务支撑。依托“3+2”五级联动试点工作机制,开展青州市温控设备制造产业专利导航分析调研,点对点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问题20余项,为青州市“双招双引”和产业升级提供思路建议。服务国内房车产业龙头康派斯集团技术攻关需求,全景式剖析旅居挂车产业5大技术分支专利布局情况,被威海市确定为2024年度市级导航项目。
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在知识产权快速预审综合服务平台开设线上“专利超市”,发布100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转移转化清单,助力高校存量专利盘活、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引导技术消化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进行精准匹配,协助齐鲁工业大学、烟台大学、济南大学等23件专利完成转移转化,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联合济南市局、苏州高新区局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3项专利技术进行现场转让签约,实现专利技术成果跨区域交易。
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累计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652件,发放登记证书458张,完成存证1195件。登记主体覆盖全省16市,服务范围辐射北京、四川等5省市,登记数据规模超600亿条,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产业全覆盖。推动数据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完成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易、入表金额超1亿元,相关做法被《山东改革专报》专题刊发。启用全国统一样式和编号规则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实现登记证书跨区域效力互认。
上线发布知识产权快速预审综合服务平台。集成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全领域综合服务,贯通专利预审、快速维权、运用服务全链条,形成了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夯实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基础,入选省大数据局“区块链政务应用场景”。
打造多元化宣传 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氛围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是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据了解,“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这一主题也将具象化地呈现在各类宣传活动中。祁新宇表示,围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省保护中心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典型案例、保护中心工作职责和积极成效,助力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
开展知识产权“四进”活动,走进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代理机构。深入聊城市冠县、临沂市沂南县等县区企业、行业协会开展“知产保护直通车”活动,走进山东大学等高校开展“知产赋能 智创未来”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宣讲,为高校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项行动,紧扣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面向我省人工智能、工业机械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征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需求,目前已为社会公众解决30余项知识产权疑难问题,为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跨部门协同保护。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技术调查官机制,遴选出技术调查官20名。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备忘录》,强化专业技术对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的支持作用,共享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和数据信息。
推动区域协同联动。联合青州市政府举办“3+2”五级联动试点协同保护成果发布会,巩固和宣传试点运行经验成效。联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赋能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共商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知产方案”。联动河南审协开展“知豫智行·汇智促提升”预审专题交流会,推动预审服务质效有效提升。
聚焦人工智能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撑机构,省保护中心自运行以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在中心备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主体超7500家,通过预审获得授权的相关领域的发明专利突破1.5万件。依托批量预审试点,聚焦人工智能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浪潮、山东天岳等实施7批次41件发明专利批量预审,平均授权周期39天,结案授权率98%。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项维权援助,为智能制造企业开通专利复审无效快速审查通道。聚焦智能监测、识别与标注等技术方向,累计为21家人工智能创新主体提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确权服务,颁发登记证书30张。其中,《医疗大模型预训练数据集》成功入选“全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十大典型案例”,打造了行业标杆示范引领。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创新重塑社会经济格局,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祁新宇表示,为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下一步,省保护中心将从多方面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质效。
强化人工智能专利预审服务能力建设。构建“政策法规学习+实践能力提升”机制,提高预审员人工智能领域预审审查能力。联动海尔、浪潮等人工智能强企,利用预审服务联系点,深入研发场景掌握技术动态,通过现场交流、实地学习等形式,全面提升预审员对创新方案的理解深度与审查质效。
面向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数据确权指导+侵权判定咨询”多维服务,提供技术特征比对、专利稳定性分析等精准支持,助力人工智能企业高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强化创新成果保护。
深化数据知识产权领域人工智能服务应用。持续优化数据要素登记确权流程,推动人工智能数据资源合规流通与价值转化,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祁新宇表示,随着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推动产业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