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阎娜 孙吉正 成都报道
全球咖啡巨头雀巢在中国市场启动新一轮价格调整。《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雀巢咖啡经销商处获悉,雀巢已率先对部分针对B端渠道的大规格速溶产品实施提价。
近期,雀巢中国先后向经销商发送两份“价格调整沟通函”:一份为针对雀巢精选咖啡(24×150gCN)及其他四款速溶产品的提价通知,已于4月1日生效;另一份为针对意式特浓烘焙咖啡豆(6×1kgCN)及其他两款咖啡豆的提价,将于5月1日生效。
就此,记者向雀巢中国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表示:“公司正处于静默期,不便回应。”
雀巢对精选咖啡(24×150gCN)等产品进行提价。受访者/供图
提价背后的考量
上述两份文件显示,此次提价的速溶产品包括雀巢咖啡1+2原味、雀巢咖啡精选咖啡等,价格上调幅度为11.5%—15.2%。其中雀巢精选咖啡(24×150gCN)涨幅达21%,意式特浓烘焙咖啡豆等两款产品涨幅在15%—20%之间。
公开资料显示,雀巢自2022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两轮涨价。对于此次涨价的原因,雀巢中国方面在上述文件中提及:“咖啡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在内部消化部分成本之余,不得不进行提价。”
当前,咖啡豆正在面临减产困境。自去年以来,受咖啡豆主要产区的极端天气影响,导致全球咖啡豆库存紧张,价格随之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用于速溶咖啡及混合咖啡的罗布斯塔咖啡的实际价格同比飙升70%。
在此背景下,雀巢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雀巢集团咖啡品牌负责人David Rennie在去年年底出席雀巢投资者大会时坦言:“我们无法免受原材料上涨的影响。事实上,去年下半年,由于可可和咖啡成本的上升,雀巢毛利率连续下降。”雀巢2024年财报显示,由于咖啡和可可的原料成本上升,导致雀巢下半年的毛利率下降90个基点至46.3%。
对此,雀巢首席执行官傅乐宏曾向媒体记者表示,雀巢采取了两种应对方式:“一是通过内部节省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二是适当涨价。”而雀巢此次提价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不过,上述文件也表示:“提及雀巢经销商/零售商向任何第三方转售雀巢产品的价格,均为建议转售价格,实际转售价格由经销商、零售商自行独立决定。”
记者从多个销售渠道了解到,目前渠道价格调整节奏尚未统一,上述产品存在议价空间。雀巢咖啡经销商表示:“价格可协商,订货量大还有议价的空间。” 以雀巢原味咖啡(12×700gCN)为例,广东一位批发商透露,当前售价为430元,较上月初的450元有所下降;而江苏一位批发商的售价则从上月初的438元上调至489元,不同区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涉及的产品是面向B端渠道的大包装产品,并不涉及到C端小包装产品,对于未来是否会针对C端产品涨价,雀巢中国相关负责人并未进行回应。
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当前提价商品主要面向B端餐饮渠道的大包装、大规格产品来看,雀巢可能主要是出于对餐饮行业成本压力的考虑而进行的调整。这类产品通常销量较大,对成本变化较为敏感。”
据江瀚预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压力的持续存在,雀巢可能会逐步将提价范围扩展到零售小包装产品。“零售小包装产品虽然单价较高,但销量也相对稳定,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可能相对较低。此外,雀巢在决定是否对零售小包装产品提价时,还会综合考虑市场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品牌形象等因素。”
影响几何?
事实上,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当下,已有速溶咖啡品牌启动调价。如日本UGC上岛咖啡3月对45种家用产品提价20%—35%;味之素AGF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对包括棒类咖啡和速溶咖啡在内的172种产品调价,涨幅预计15%—30%。
不过,并非所有企业都受到显著影响。“基于整体运营策略和对冲机制,原材料成本上涨对第一季度咖啡价格的同比影响微乎其微。”星巴克高层近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瑞幸咖啡、库迪咖啡等本土品牌由于较高储备及多产地采购策略得以维持低价策略。如瑞幸咖啡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签订2025—2029年24万吨咖啡豆采购协议,保障其稳定供应。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此前则公开表示,公司主要原材料战略储备充足,通过自建供应链体系保障高品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暂无涨价计划,并将坚持9.9元价格策略。
江瀚表示:“头部咖啡品牌通过长期供应合同锁定采购价,并利用期货对冲机制稳定成本,缓解原材料波动风险。”
作为全球咖啡巨头,雀巢此次涨价是否会引发行业连锁涨价引发关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雀巢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供应链韧性及市场博弈能力。若连雀巢都难以承受咖啡豆价格上涨的压力,则意味着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成本承压状况将更为严峻。
“雀巢率先启动提价,或将引发行业连锁反应,促使更多品牌跟进调价。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市场议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具备品牌溢价能力或成本转嫁能力的企业,能够通过价格调整缓解压力;而缺乏此类能力的品牌,可能因无法平衡成本与利润,最终被迫退出市场。”朱丹蓬说道。
而针对雀巢部分烘焙咖啡豆的提价,江瀚指出,这一行为或将直接推高中小咖啡馆的采购成本。对于本就面临资金压力与市场竞争的中小咖啡馆而言,成本上涨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加速市场出清。
角力中国市场
原材料成本上涨之外,雀巢在中国市场还面临诸多压力。
近年来,国产新兴品牌如三顿半、隅田川等不断涌现,并通过推出冻干咖啡、咖啡液等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据官方资料,三顿半继去年落地城市大店“三顿半空间”后,开启了对社区小店新店型的探索;隅田川累计销量已达3亿杯,并布局海外市场。
此外,在雀巢的咖啡业务中,速溶咖啡占到重要位置,但随着中国市场现制咖啡连锁品牌的发展,或抢占一部分速溶产品的消费市场。目前,瑞幸咖啡、库迪咖啡、幸运咖等现制咖啡连锁品牌不断扩张,门店已分别突破2万家、1万家、4000家。
据广发证券发布的《2024年咖啡行业专题报告》:“考虑到近年来国内现制咖啡品牌跑马圈地、加快开店,持续推动现制咖啡消费习惯培养;同时市场竞争倒逼上游品牌方降价和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现制咖啡消费门槛显著降低,预计国内现制咖啡在咖啡消费占比有望超过50%。”这一变化或将影响雀巢速溶咖啡在华增长。
在市场竞争中,本地化的供应链至关重要,雀巢显然也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早在1988年,雀巢就在云南成立农业技术支持服务部,培训、扶植当地的咖啡种植户,并于20世纪90年代于普洱建立了NCC(雀巢咖啡中心),以此布局中国本土的咖啡豆供应链。目前,雀巢在中国有23个工厂、8个研发机构。
傅乐宏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在供应链断裂风险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双重驱动下,供应链的韧性构建和节点多元化布局显得更加重要,其优先级甚至超越了传统‘效率至上’的产业逻辑。雀巢将持续扩大对华投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研发本土化,推动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雀巢还在布局多元化产品,推出多款咖啡,涉及挂耳、即饮、固体饮料、浓缩液等不同产品形态,试图褪去“速溶”低端形象,强化咖啡全品类属性。
朱丹蓬表示,在中国咖啡人群消费培养方面而言,雀巢是启蒙老师。作为世界五百强,雀巢用30年培养出了中国最初的消费群体,至今仍对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起着关键作用 。
“雀巢这样的大企业走的是量产、工业化的路线,体量庞大,而小企业的定位就是有差异化、规模小,因此雀巢和新兴的速溶咖啡品牌的打法必然存在一定差异。”朱丹蓬认为,即使新兴品牌林立,但雀巢多年来在中国打下的根基难以被撼动。
而尽管雀巢处于咖啡市场的头部地位,但雀巢高管仍在日前公开表示:“这是一个咖啡行业充满挑战的时代。”
江瀚认为,咖啡市场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头部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雀巢咖啡应继续加强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持续拓展市场渠道,特别是强化与在线销售平台及电商平台的合作,借此巩固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编辑:于海霞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