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来和大家介绍下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话拜年和网络拜年等。
拜年时有很多的规矩要遵守的。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表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大年初一到初九过年禁忌详解:
大年初一禁忌
1、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不能在初一回娘家的,民俗认为初一回去会把娘家吃穷,而且初一比较忙碌,婆家的事情很多需要处理,所以初二初三比较适合回娘家。
2、不许说不吉利的字眼,尤其是孩子,比如坏,死,破等等,说了肯定会被家长骂的。
3、早餐要吃干饭,在很多地方早上必须吃饺子,而且是现煮的,剩饭在新年是不能吃的。吃干饭的含义是一年都很富有。
4、住农村大院的要遵守这个习俗了,无论是屋内还是屋外的垃圾,必须往屋里扫。垃圾代表财运,留到年后再统一清理。
5、不可以随意泼水,古人认为初一到初三是水神的生日,所以不要去打搅他们。这样才能确保这一年平平安安。
大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大年初三禁忌
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禁忌:
1、大年初三老鼠娶亲忌点灯。
2、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大年初四禁忌
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大年初五禁忌
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禁忌
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七禁忌
这一天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大年初七,为七煞日,诸事不宜尤其是出远门。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大年初八禁忌
这一天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
大年初九禁忌
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台湾新竹不少信众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拥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天公坛,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大年初九为天公生,为玉皇上帝圣诞,忌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
大年初十禁忌
这一天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正月十一禁忌
这一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到十五禁忌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瞑;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初一早”:因为过年期间要到很多亲戚朋友家拜年,因此要很早起床出门,这样才可拜访很多亲友。
“初二早”:传统上大年初二是出嫁的女人回娘家的日子,古时候妈妈嫁人後因交通不便,很难得可以回娘家,遇到大年初二当然很兴奋期待,当然一早就准备好出门罗。
“初三困到饱”:因为经过前两天的忙碌後,大家在初三都会睡到很晚才起床。这天也是传说中的老鼠娶亲的日子。
“初四顿顿饱”:大年初四是传统接神的日子,因此会准备拜神的供品,菜色也特别丰富,因此三餐都很丰盛,才会说顿顿饱。
“初五隔开”:这一天很多人都已开工,准备做生意了,也代表年假日要告一段落,生活作习也要调整正常了。 古时候的谚语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意思,可以用很短的词句就可以把过年期间的活动描述的很完整。
初六挹肥(掏粪便,农事开始);
初七七元(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
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
初九天公生(天公生日);
初十地公瞑(土地公生日);
十一请子婿(女婿来吃饭);
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女儿再回娘家探望一下);
十三食暗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
十四结灯棚(看花灯);
十五上元暝(元宵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