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学名:Prunus persica)是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又称“仙桃”或“寿桃”,原产地为中国,在国内外广泛栽培。
其病害发生面积和为害情况也广为发生,制约了桃树产量及产业发展。
桃树目前已报道的病害有多种,但其侵染源及综合防治方法并不十分明确。
本研究调查了江苏省各个地区不同品种的桃树病害,并阐述了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和发病症状,以期为其他地区桃树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桃细菌性穿孔病
发病特征
幼果刚被病菌感染时,会出现暗紫色至浅褐色病斑。
接近成熟的果实在染病初期,表面会出现轻微凹陷的圆形深紫色斑点,感染严重时,斑点会蔓延成一个连续的斑块,表皮呈星星状裂纹,对桃子的外观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春季在叶背近叶脉处,会出现一些半透明的水渍状小点,随后逐渐变成多种形状的褐色病斑。降雨后,黄色和白色的黏性细菌脓液会溢出病变周围。
稍后会失水变干并产生1圈裂缝,随后脱落。枝条感病首先是春季溃疡型。
在春季,病害起始于产生一个小疱疹,褐色水渍状。
夏季溃疡型则发生在夏末,在绿色的桃枝上形成深紫色的斑点,如水渍。
随后颜色逐渐变暗,直至紫黑色,枝条因缺水而干枯萎缩,甚至开裂,桃胶溢出,导致枝条枯萎死亡。
病原
核果单胞杆菌(Xanthomonas pruni(Smith)Down)。
发生规律
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主要在枝条的病斑或芽中越冬,春季细菌开始活跃并形成溃疡斑,使得表皮裂开,病原菌将借助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媒介,使其在由枝条溃烂的病斑中溢出,并蔓延开来。
此外,还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及植物的创口、果枝及果面上的皮孔等感染新寄主。
叶片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发病,以梅雨季节发病速度最快,之后在11月以后的大部分时间会在受害的枝干上越冬。
在夏季干旱期间,直到后期感染再次出现在秋雨季节,病情才会逐渐恶化。
防治方法
桃树种植宜选土层深、向阳通风、易排水、忌风口的地块。
桃园周围要挖好排水沟渠,使排水通畅。
桃树品种需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春季要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开沟排水,促使树体茁壮成长,以增强桃树对病害的抵抗力。
及时修剪病枝、焚烧处理,以减轻病害。
桃流胶病
发病特征
为害对象以桃树主干、主枝为主,对小枝、小果也有损害作用。
发病初期,病部微肿,部分主干、枝干出现淡黄色胶状物,下雨天流出的胶状物变得较粘稠成冻胶状,当流出的胶接触空气时,颜色就会变成暗褐色。
水分散失后,呈现琥珀般坚硬的胶质。
病情严重时,树木的木质和树皮都会发生腐烂,造成叶片枯黄、树梢枯萎等现象。
果实患病时,果面分泌黄色胶质,造成果实坚硬并出现裂纹,影响桃子品质,降低食用价值。
病原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落叶松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obtusa),属子囊菌亚门。
发生规律
桃流胶病的病原越冬体是分生孢子和菌丝,主要位于感染枝条上。
翌春,病原体的增殖和释放量与湿度密切相关,并随雨水和风力的散发而扩散,感染高峰出现在5-9月。
冬季停止流胶。
防治方法
桃园首先选择砂质土壤、地势高的地区。
此外,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辅以钾、磷、氮肥,增强树势。
其次合理修剪,减少枝干创面,控制果实负荷,以保证树木平稳生长。
果农需要在雨季前建立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积聚。
最后,注意冬春季采取防冻措施,及时修剪病干枝条,并集中焚烧,以有效减少越冬病害病原。
桃炭疽病
发病特征
幼果感染病害后,果表呈黑褐色,生长停滞,外观萎缩,果实变硬。
新生枝梢初期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后渐变褐色边缘晕开为红褐色。
顶梢在感染后期干枯死亡。
病原
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属半知菌亚门。
有性世代为桃炭疽菌(Glomerella persicae),属子囊菌亚门。
发生规律
桃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原菌通过病梢和坚硬果实上的菌丝越冬,然后在翌年早春产生分生孢子,随着风、雨、昆虫等传播,感染新芽和幼果。
防治方法
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枯枝、僵果和树木上的落果,减少越冬病源;在生长过程中,及时剪去枯枝和病果,以免病菌继续蔓延。
要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一要及时排除积水;二要适当疏伐过密的枝条,以确保树冠有良好的透光和通风性;三要开展药剂防治工作,施用3°~5°Be石硫合剂、1︰1︰100倍波尔多液或1000~1500倍三唑酮液。
桃缩叶病
发病特征
桃树缩叶病主要影响桃树嫩叶部分,在严重时也会侵染新梢、果实、花朵。
初侵染时,嫩叶形状卷曲并呈现红色,严重时整个叶片波纹凹凸不平,受害程度也因叶片生长时间的不同而有先后的差异。
病叶肥大,叶片变厚、质脆,后期病叶表面呈现灰白色,叶色变为红褐色且质脆肥大,其光合能力减退。
受害较重的枝条可出现枯死现象。
植物花果发生病害后,花和幼果大多会直接脱落,未脱落的病果表面出现红褐色隆起斑,遍布裂纹并脱落。
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属于子囊菌亚门。
发生规律
桃缩叶病是在桃树树皮和芽鳞内以孢子形式越冬。
气温在21℃以上,发病几率降低;而在气温10~16℃时最易发病。
桃缩叶病的发生与桃品种本身的抗病性和萌芽期有关。
通常越早熟的品种,越早萌发和展叶,受病害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大。
萌发较晚的品种,叶片展叶延后,病虫发生较迟。
防治方法
修筑桃园要避开地势低洼的地方,要远离野毛桃、河库等地。
选择种植抗病性品种、免疫桃缩叶病的品种。
积极摘除病叶并进行焚烧处理,可大大降低病源越冬的发生。
由于树势的强弱会影响桃树抵抗缩叶病的能力,因此,应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多施有机肥,以保持树体健康,增强其抗病性。
用石硫合剂1年1喷,连续2~3年,可有效根治初春桃芽开始膨大而未展开时发生的桃缩叶病。
由于果园菌量过高,仅靠1次喷洒药剂很难将病菌彻底消灭,建议在11~12个月内用2%~3%硫酸铜药剂喷洒1次,将越冬芽孢消灭干净。
对病菌感染的叶片,喷药后要立即摘除,集中焚烧,减少传播。
桃根癌病
发病特征
病原感染后的桃根,初期会逐渐变硬、木质化,而后出现龟裂现象,其癌瘤呈肉色或灰白色,表面光滑。
瘤体初白,质地坚硬,后有腐朽之感。
根癌病害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造成桃树植株矮小、果实挂果率低、品质下降,严重时会造成果树死亡等。
病原
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发生规律
其致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当桃根癌病的癌瘤破裂脱落或进入土壤后,在瘤组织的皮层中越冬。
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水、土壤,也有可能通过线虫(Nematoda)、蝼蛄(Gryllotalpa spps)、蛴螬(Scarab)等地下害虫传播。
细菌通过创口侵入皮层组织,开始繁殖并刺激靠近伤口的细胞发生癌变。
防治方法
要避开已出现根癌的果园或土壤,选择未发生病害的土壤作为建园场地,才能建造桃园。
加强培植管理,采用芽苗嫁接的方法,防止创面接触土壤,防止病害发生。
一旦发现病瘤,为避免病原蔓延,必须及时将其摘除并焚烧。
还需重视土壤管理,定期检查果树的生长情况。
如果桃树根癌病较为严重,需及时清除并焚烧病株。
桃疮痂病
发病特征
果实被桃疮痂病病原菌侵染,果肩部出现暗绿色至黑褐色病斑,后病斑之间连接蔓延呈疮痂状。
到后期果皮发生龟裂,但一般果实不腐烂。
叶片受害,背面会出现灰绿色至紫红色的病斑,病斑干枯脱落在叶片上形成穿孔。
枝梢受害,病斑表面着生分生孢子丛,呈黑色小点。
病原
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üm.),属半知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和菌丝体越冬,依靠风和雨水传播,湿度对桃疮痂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果园不及时排水,修剪不当都可加重病害。
早熟品种病害发生较轻;中晚熟品种发病重,是因为此病潜育期较长。
防治方法
冬剪时,彻底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在生长期间的侵染机会。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雨后要及时排水。
桃根腐病
发病特征
初期发病发生在须根,其上有棕褐色小圆斑,随后,病斑加大并蔓延,直至侧根和主根腐烂。
输导组织腐烂或坏死,继而新梢干枯、叶片萎蔫,病重枯死。
病原
假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Vah)P.Kumm.],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原一般存活于枝干,传播方式是借助风、雨和土壤。
土壤中的传播主要从须根侵入,并在地下根之间通过接触传播。
由河滩地或旧林地改建的桃园中多发根腐病。
防治方法
在建植桃树果园时,避开涝洼地、黏质土壤,种植苗木前,用硫酸铜100~200倍液、4°Be的石硫合剂,45%代森铵100~200倍液浸根5~10min。
及时清除病变的桃树,用5~20kg的45%代森铵200~250倍液、硫酸铜150~200倍液、2°Be的石硫合剂等杀菌剂处理桃树根部后再回填。
改变土壤pH值、增强土壤通气性。
桃褐腐病
发病特征
褐腐病可为害桃树的多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病原菌侵染嫩叶后,叶缘产生褐色水烫状圆形病斑,而后扩大为黄褐色与绿褐色相间的轮纹,残叶枯萎但不脱落。
受伤幼果除了形成小坏死点,并停止发展,直至果实成熟腐烂;成熟果实受害,果面附着有灰褐色轮状霉层的褐色腐烂圆斑,导致果实早落或干枯变为僵果。
病原
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Wint.)Rehm.]和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laxa(Aderh.et Ruhl.)Honey],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桃褐腐病病菌主要在僵果或枝条上越冬,翌年春季借风、雨或昆虫等媒介传播,可从桃树叶片气孔或着枝干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各种伤口侵入,为害新叶、枝梢、花和果实,在桃树的整个生活史都发病。
防治方法
选择种植抗褐腐病品种,夏季修剪,并适时疏果,保证桃园通风透光良好,提倡桃园以草治草,并注意降低园内湿度,做到雨后及时排水。
在冬季,彻底清除桃园内病原菌携带部位并集中烧毁;在桃树生活期内,及时剪除病变部位并及时烧毁,以防止病害再侵染。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桃子的需求量增加,桃树的栽培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桃树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导致桃树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广种植不同品种的桃树,许多桃树都出现桃花枯萎、桃树根部长瘤腐烂、叶片缩小卷曲、果实幼果停止生长并变硬腐烂、品质下降等不良症状,但为害病原亟待鉴定。
江苏省内主要有8种病害为害桃树,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桃树产量,后续将继续开展病原致病力测定、确定桃树绿色防控方案等,为桃树的健康生长提供理论支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