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古有孔孟桃李满天下,今有张丽莉、徐本禹感动中国。
“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如今,“教师”的称谓多用于书面语言,而“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称谓。
在小编幼时曾有疑惑,为什么要在“师”前面加一个“老”字?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其实,除了“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比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
【先生】
先生是称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
【夫子】
最初为孔子学生对孔子的尊称,后面所含意思较为广泛,又指对男子的尊称或者女子称呼自己的丈夫。
【师傅】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且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师傅的这一词,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秦汉以后,专指帝王和皇家的老师。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称作师傅。
【师父】
“师父”一词与“师傅”同音,但意思却不太一样。“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人。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
西席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教授】
教授一词现如今普遍使用,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
【助教】
助教古时指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现代指协助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职务。
【博士】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简单来说就是: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古往今来,“老师”的叫法数不胜数。不变的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老师一直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的责任与重担。教诲如春风,师恩如泰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