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之所以难办,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司法机关在处理轻罪案件时,往往追求效率,倾向于选择羁押作为首要措施,牺牲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这导致取保候审这一本应成为轻罪嫌疑人暂时恢复自由的重要途径被边缘化。
取保候审的实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嫌疑人可能潜逃或再犯等风险。这种不确定性让司法人员在决策时趋于保守,担心一旦出现问题,自己将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为稳妥的羁押方式。
体制内对一线司法人员的信任度不高,过度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在缺乏足够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一线司法人员更倾向于遵循既定的保守做法,以避免可能的责任追究。
公众对取保候审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取保候审就是“放虎归山”,担心嫌疑人会利用这段时间逃避法律制裁或继续犯罪。这种误解和偏见影响了取保候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了司法机关在适用该制度时的决心和力度。
尽管两高两部在2022年重新发布了取保候审新规,但怎样认定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仍是模糊的,实践中还是走老路。办案人员对可能判三年以上当事人有认识误区,甚至有内部规定,自己内定了取保的尺度,难以突破。
有些办案人员认为取保候审会降低办案效率,因为需要联系、约时间等待,不如直接羁押方便。此外,羁押有时方便获取想要的口供,一些办案人员为了获取定罪口供,不惜使用不正当手段。
取保候审需要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但保证人的资格和能力受到质疑,或者保证金的数额和缴纳方式不符合要求,都会影响取保候审的申请。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或信息化监管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办案机关可能无法及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行踪和行为。
申请人需要向办案机关提供充分的理由来支持取保候审的申请,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还要能够让办案机关信服。如果申请理由不充分或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申请很容易被驳回。
办案机关工作压力较大,案件数量众多,申请人可能难以与办案机关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取保候审申请难以获得批准。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之所以难办,主要是因为司法机关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对人权的尊重,风险评估的保守心态,体制内的信任缺失,公众认知的偏差,以及取保候审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和执行上的困难。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从完善法律规定、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公众教育等多方面入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