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名句的诞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里仁·十九
完全读懂名句
1.远游:出远门。在古代,游可指游学或游仕,皆须长期从事,另外也有游历与游玩等意义。2.有方:方,去处,方向。有方,有一定的去处。
孔子说:“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不出远门;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就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名句的故事
孔子事母至孝,也曾经远游诸国,所以此章当是有感而发。儒家著名经典《孝经》便是孔子与曾子相问答、明孝道以及孝治之义的书籍。孔子周游列国时,妻子与儿子都留在鲁国,而与他一起周游列国的学生,也都有家人父母,孔子便曾派遣子路回家给家人与鲁国子弟的父母报音讯,在他找寻实践理想的国度时,也没有忘记不要让家人担心。
远古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到了商代,才正式有“居民”的出现,开始有“安土重迁”的观念。孔子批评过弟子“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宪问·十四》),也就是说,读书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相信“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足见当时还是重视游士游居的时代,但若想兼顾家庭、事业,就要“游必有方”。
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一旦远游必定离开父母,很难“晨昏定省”,所以不轻易远游,一是自己放心不下父母,也是不让父母担心。而所谓“游必有方”,就是告诉父母往东边,就不到西边去,没有增添不必要的担心。
历久弥新说名句
俗谚说:“儿行千里娘担忧。”不管是在古代,或是在现代,父母担忧儿女的心情永远不变。也就是说,此章的前半段在农业时代适用,但是放在当代却不合时宜,不过后半句不管古今在哪一个国家,都是普世通行的道理。
因为个人的志向、城乡的差距,当今的父母要儿女不远游,已经不可能,但是子女让爸妈与家人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却比古代简单太多。不管是邮政、电话、手机、电子信箱,都十分方便,可说“天涯若比邻”,子女绝对可以做到“游必有方”。
此段话也常被引申作为临别赠语,希望离别者常保联系。
另外,此名句也经常运用于提醒对方绝不能失去联系,例如报社主管希望记者、医院希望医生、军队希望军官即便休假,都必须确实做到“不远游,游必有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