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西津渡依山临江,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叫“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古时渡口紧邻长江,后来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致使西津古渡现在已远离长江江岸达数百米。
江边仍然保留一段江岸野趣
永嘉南渡,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1),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北方出现“五胡乱华”,迫使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逃避战乱,有一半以上流民是从长江西津渡登岸,进入江南。
江边新建御码头,当年康乾二帝曾途经瓜洲抵达西津渡。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
唐代孟浩然留下“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
春江潮广场,张若虚是唐代扬州人,《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景,就是题目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而诗人取景的地点,大概就是以西津渡为中心的长江两岸。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 ,始建于六朝时期,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有许多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诗人査慎行的诗句“舳舻(zhú lú)转粟三千里,灯火沿流一万家”,写尽西津渡的繁华。如今西津渡已丧失了渡口功能,但是昔日的繁华盛况仍可窥见一斑。
唐.张祜《题金陵津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事宜,终结于上个世纪20年代。
观音洞,山体凿洞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修建。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为清代秀才陈任旸所书。
昭关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二字,故得名昭关石塔。因立在街道上方,又叫过街石塔。
昭关石塔高约5米,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国内目前只有两座过街石塔,另一座位于居庸关,只剩下云台部分。如果您想要一睹元代过街古塔的风采,只能到镇江的西津渡。
为何要将石塔修建在街道正上方?
南北门额上刻有梵文六字真言,而塔身的宝瓶、伞盖、相轮等代表着财源滚滚、平安健康。因此,人从塔下穿行而过,就等于经历了一次这些宝贝和梵文六字真言的洗礼,得到了这座塔的保佑。
题小诗一首《西津渡昭关石塔》:
元朝石塔正当街,门洞穿行四面开。
塔下众生鱼贯过,佛家教义向人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神鞭百科 琼ICP备2023010662号-25